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 2014-04-16 浏览次数:

 
来源:《求是》 2014/08   作者:李景源
 
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关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前提的。1619世纪初脱胎于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早期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利益的表达。但由于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些学说因而具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此基础上,他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根源和性质,阐明了无产阶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时代特征,科学地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但在列宁逝世后,苏联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具有集中过多、管得过死、过于僵化的弊端,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明显。苏联党和政府也曾试图进行改革,终因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致使改革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期成效。
 
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哲学名著。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我们党在探索的历程中受到严重挫折。这些挫折的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1978年,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的大讨论,恢复了党的思想路线,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为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和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与以往的哲学局限于在理论上解释世界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实现了统一。科学的实践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严密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民群众丰富的实际生活为源泉,是在实践中产生、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的实践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公开宣布自己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把自己的理论彻底地付诸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条原理、每一个观点之中。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不仅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则贯彻于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立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而且还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则贯彻于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理解,创立了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从而结束了以往历史观领域唯心主义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整块钢铸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就是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掌握立场和观点,也要掌握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少数人的精英哲学,也不是价值中立的抽象观念,而是自觉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主题,把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要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尺度。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惟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包含着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它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事物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掌握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处理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价值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尺度,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仅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渗透着人民大众的根本立场,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们之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如同布帛菽粟一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之本。在当代中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的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迷失、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并为之拼搏、奋斗、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所原所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规章制度| 学术资源| 团学工作| 哲学云数据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