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足1—世足球网网站!

学术活动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会议回顾丨分析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12-26

2023年12月9-10日,由红足1—世足球网和上海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分析哲学与哲学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宾馆成功召开,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讨论。

cb3e84e6b2d14caead4ace4a7bd4fb4b.jpg

红足1—世足球网院长尤洋教授、上海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刘小涛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尤洋教授介绍了红足1—世足球网的学科发展,代表红足1—世足球网向各位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刘小涛教授分享了筹办本次会议的初衷和目的,强调了分析哲学在当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和期许。

f541accd785342d5b24a897764ff1d0b.jpg

第一组学术报告

第一组报告由山西大学王成兵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叶闯教授、东华大学何朝安教授进行了报告。

叶闯教授的报告题为“Elusive ‘Existence’: Does the Term ‘Existence’ Carry Its Own Lexical Content or Semantic Markers ?”在报告中,叶闯教授讨论了分析哲学传统中的“单称存在句”,他首先分析了有关存在句问题的两种现有解决进路,分别称为X进路和Y进路。他指出,这两种进路都未能考虑存在对象X和存在域Y之间的关系,而无论是肯定存在句还是否定存在句,其结果一定是关系谓词而非一阶谓词。根据这一分析,叶闯教授提出了一种将存在对象X和存在域Y结合起来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存在不是真正的谓词,而仅仅是一个句法谓词,它没有描述真正的性质。

华中科技大学的徐敏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刘金山副教授对该报告做出评议。徐敏指出,叶闯教授讨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并对该主题提供了创造性的分析,但X和Y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仍然需要进一步解释。刘金山提出,Y具有诸多形而上学预设,对能否解决非专名的存在问题仍然留有疑问。

何朝安教授的报告题为:“Ability CAN as an existential modal”。何朝安指出能力意义上的“能够”面临模态逻辑中分配原则的困境,即它不能满足◇(φ∨ψ) ⊨◇φ∨◇ψ这一公式的要求。何朝安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认为能力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真正造成问题的是行动本身不表明有此能力的能力类型。对于这类能力,真正重要的是完成行动的成功率,成功率达到一定指标,才可以主体具有该项能力。因此,能力意义上的能够实际表达的是主体有足够高的成功率完成某事。在这样的形式下,分配原则的困境可以得到解决。

山东大学的任会明教授和南开大学的胡兰双老师对该报告做出评议。任会明提出两个反例,对能力类型的两种区分表示质疑,并指出报告中对能力意义上的“CAN”概念的解释在语义上有循环定义的问题。胡兰双指出,能力意义上的“CAN”概念不仅要面对析取的分配原则困境,还需要回应合取的分配原则问题,因此该问题或可转换思路,从析取与合取的语义角度进行分析。

2ea5ad675fdf46b082d2276b4587faab.jpg

《分析哲学的故事》圆桌论坛

第一组报告结束后举行了《分析哲学的故事》圆桌论坛。《分析哲学的故事》一书是在分析哲学本身的历史语境之下审视分析哲学,讲述那些分析哲学的英雄人物如何改造哲学形象的故事,作者中既有希拉里·普特南、雅克·亨迪卡这样的老一辈分析哲学家,也包括彼得·哈克和彼得·希尔顿、朱丽叶·弗洛伊德这样的一流分析哲学史家。该书的中译本由上海大学刘小涛教授组织翻译,2023年9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参加该书翻译的部分译者在圆桌论坛上分享了该书翻译出版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同济大学王静教授主持论坛的讨论。刘小涛教授首先介绍了该书的翻译过程和出版背景,认为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国内分析哲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华东师范大学颜青山教授从分析哲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阐述了他对分析哲学的理解和评价,展望了分析哲学的未来走向和挑战。东华大学何朝安教授也作了发言,分享了他参与翻译该书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他对分析哲学的研究和教学的一些心得和建议。

在讨论环节,蒋薇、薛少华、孙骞谦、陈敬坤等译者分别发言,回顾了他们在翻译该书时遇到的困难和收获,表达了他们对分析哲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哲学的未来的期待和展望。周北海老师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在思考和讨论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的逻辑背景时的一些趣事和感悟。

90a67b157094481fb20669a56ed9dc74.jpg

第二组学术报告

第二组报告由山西大学的梅剑华教授主持,山东大学任会明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蒋薇老师进行报告。

任会明教授的报告题为“Red Barn: Sensitivity and Closure”,讨论了知识论领域中克里普克所提出的红谷仓思想实验对敏感性理论的挑战。任会明首先解释了克里普克的红谷仓思想实验,即在设定“某地区真谷仓的颜色一定是红色的,而假谷仓的颜色一定是蓝色的”这一条件后,根据敏感性理论,“那个物体是红谷仓”是敏感的,因而满足成为知识的条件,而“那个物体是谷仓”则是不敏感的,因而不满足成为知识的条件。然而,这一结果违背了闭合原则,因而不可被接受。任会明指出,红谷仓思想实验中的设定是不合理的,预先设定并不能排除认识上的可能性,因此关于物体是红谷仓的信念是不敏感的,该反例不构成对于敏感性理论的反驳。

山东大学王洪光老师在评议中指出,红谷仓思想实验的案例中,假谷仓不可能是红色的,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外对该世界的规定,而在该世界之内,该规定表现为经验事实的逻辑出现,因而这个反例是成立的。

蒋薇老师的报告题为“心智游移中的创造力”,讨论了心智游移现象及其与创造力的关系。蒋薇介绍了心智游移现象的基本特征,认为心智游移是脱离当下任务的内在心智游走状态,涉及未来规划、问题解决、复盘过去等状态,心智游移是自发的或自动的,包含多种心理过程和心智状态。基于以上分析,蒋薇认为,心智游移尽管有一些显著弊端,但可以显著提高创造力。当我们对于某项工作具有持久的动机,则更有可能在心智游移中获得创造力。

华东师范大学何静教授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雨程老师对该报告做出评议。何静认为,对于心智游移的概念,报告强调了其非感官性和内在性特征,但这两个特征和持久动机理论中的解释似乎存在矛盾,需要进一步澄清。王雨程认为,报告考察了传统分析哲学未能充分思考的新领域,扩展了新的话题,而心智游移的起源与其对于创造性概念的辩护仍需进一步讨论。

eb4bcd1c21e34345bfd75a45cd660ff9.jpg

第三组学术报告

第三组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何静教授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孙骞谦老师、同济大学陈仕伟老师进行报告。

孙骞谦老师的报告“The Epistemic Role of Phenomenology in Practical Knowledge”讨论了实践知识中的施动者体验要素。孙骞谦首先介绍了实践知识的定义,展示了实践知识的三因子理论,并说明关于三因子之一的“如何之知”存在不充分性和不必要性的困难。此外,孙骞谦指出,关于实践知识的过程性进路也存在形式因的致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孙骞谦老师引入了施动者体验,为执行简单行动的知识环节提供直接辩护,在满足非观察性特征的前提下,保证了形式因中的致动性。

陈仕伟在评议中指出,报告引入认知科学的资源,对实践知识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方案,但他对引入认知科学的解释层级表示疑惑,质疑该解释能否为理性维度给出直接的辩护,并且,施动者agency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在解释实践知识的待解释项时如何起作用需要进一步说明。

陈仕伟老师的报告“实践知识与运气”讨论了实践知识中的运气条件问题。陈仕伟介绍了当代实践知识领域中关于有意行动的知识条件,以及有意行动的知识条件所面临的两个反例,即戴维森的复写员案例和格拉斯科克的西西弗斯洗地案例。在两个反例中,后者可以解释为与运气相关的反例,并可以与信念的真理运气相对应。陈仕伟提出了一种实践知识如何与运气相兼容的想法,即只要我们讨论的有意行动仍然是人类的一项理性事业,就无法丢弃实践知识作为其规范和向导。

北京大学的李麒麟副教授和华侨大学的黄俊维副教授对该报告做出评议。李麒麟指出,关于实践知识的事实性问题是否承诺、借助模态化表述的实践知识刻画是否能够考虑敏感性条件可以得到进一步澄清;其次,模态化表达是粗颗粒度的表达,可能与运气的区分具有不匹配性。黄俊维认为,报告区分真理运气和实践运气时,并未给出实践运气作为何种因素介入实践知识,此外,实践知识的运气与意图是否被实现可能并不对应。

fdafd2d1aa5f4e30b21838e62f3c445d.jpg

第四组学术报告

第四组学术报告由上海大学刘小涛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周理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敏教授、武汉大学陈波教授进行了报告。

周理乾教授的报告“分析哲学与科学概念的分析:一个生物符号学的例子”以符号生物学为例讨论了在科学概念的分析中的分析哲学方法。周理乾认为,在生物符号学领域中的经典文献中,存在许多有待分析的概念和理论,他以命题“涌现过程中,可能性的自由度总是在更简单的层次上被约束,这可以使另一个更复杂层次上产生新的自由”为例,分析了前后两个“自由”是不同的概念,从而避免其中出现的悖论。

北京理工大学的薛少华副教授在评议中认为,报告充分展现了分析哲学在科学分析中的作用,分析哲学未来可以更多深入其他领域进行合作,扩展分析哲学的议题。

徐敏教授和陈波教授的报告构成了“元哲学”专题。徐敏教授的报告题为“哲学既不求真也不求知,而是求合理”,主张哲学不能以真理为目标,而应该追求合理。徐敏认为,如果哲学以求真理为目的,那么哲学家们至少应该发现某些哲学真理,但哲学发展至今仍充满内部争议,始终不能给出哲学真理,因而可见哲学不通达真理。对此,可能的反驳是,哲学真理不容易获得,仅仅是没有找到,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徐敏认为,这种反驳没有说服力,因为如果几千年的哲学探索都不能发现哲学真理,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它的存在性。还有人主张,哲学家其实已经找到了哲学真理,只是存在不同的流派和观点。徐敏认为,这种主张也站不住脚,因为如果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都被各自的支持者视为真理,那么我们就无法判断哪一种观点才是真理。事实上,哲学领域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争议,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妨承认,哲学真理根本就不存在。然而,关于追求真理的失败并不是哲学的失败,因为哲学的目标是追求合理性,而不是真理。哲学理论的功能是对哲学现象和哲学问题进行多元化的解释和回答,由于合理性有高低之分,所以评价不同哲学理论的标准不是对错,而是合理程度的高低。

山西大学陈常燊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张瑜老师对报告进行评议。陈常燊指出,对于科学是否追求真理的讨论有助于佐证报告的观点。但用合理性概念替代真理概念,无法有效地解决真理概念所遇到的问题。张瑜认为,徐敏教授以“哲学至今仍不能给出哲学真理”为由论证哲学不追求真理,但这一现象在科学中也存在,这削弱了报告的观点;而且,对合理性追求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澄清。

陈波教授的报告题为“为哲学追求真理和知识辩护”,主张哲学是追求真理的事业,始终向真理进军。哲学追求知识,而知识需要真理,包括符合(真理的核心要义)、融贯(真理的内在探索)和管用(真理的外在效果)三种要素的真理。陈波认为,真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凭借,具有生存价值、构成价值、规范价值和论辩价值。对于哲学是一项追求真理的事业,报告提出四点理由:其一,哲学与其他各门科学在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上是连续的;其二,哲学与其他各门科学一同构成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个知识连续体;其三,哲学与其他科学在研究方法上是连续的;其四,哲学论辩要始终紧贴着坚实而粗糙的真理地面进行。对于“哲学虚无论”,陈波指出,哲学中存在的分歧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存在,同时,哲学领域并非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包括哲学经典和哲学热点论题,也包括诸如“有一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这样的哲学真理的共识。在报告的最后,陈波回应了徐敏关于哲学追求合理性的看法。陈波援引刘易斯和威廉姆森的语言哲学理论,论证语言的规范要求对命题内容为真的承认。陈波认为,徐敏教授对哲学追求真理的否认构成了新版本的摩尔悖论。此外,根据蒯因和威廉姆森,哲学游戏需要假定真才有可能得以继续,因此求真的目标才使哲学分歧成为可能,哲学的分歧恰恰说明了哲学求真的目标而非合理性的目标。

叶闯教授在评议中指出,首先,哲学中存在真理和哲学是否追求真理是两个概念;其次,需要讨论的哲学真理是客观真理,而报告中所使用的真理概念是与此不同的融贯论、实在论真理概念,两者存在差异;再次,报告援引的哲学理论资源并不足以论证其结论。王成兵教授认为,在不同语境和不同情境下需要不同的视角看待哲学,这些求真的理念要得到落实,需要哲学的未来的广泛同意。

c5b486675ac34f7d932ae8ef4db495e1.jpg

闭幕式

在闭幕式中,同济大学王静教授、山西大学叶闯教授、山西大学周北海教授分别致辞。王静教授“感动”、“感谢”、“收获”、“展望”用四个关键词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叶闯教授赞扬了本次会议开放、自由的讨论气氛,对各位参会学者表示感谢。周北海教授则意犹未尽地继续发表了他关于分析哲学的看法和观点,表达了他对分析哲学未来的美好期望。至此,“分析哲学与哲学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924b4cef55ec4bada8b9fd2767a7d9e8.jpg

39f907deb81d419f91890b8ec49a53ee.jpg

8574ed93ae9148679a911e5a1ec3f538.jpg

411d7b040241470fa181c9ef7a8bb67e.jpg

d464939dad7f4ceaa7dfb615ccbfe6e4.jpg

73f3a30c00eb4797a98ea3bc5a537806.jpg

红足1—世足球网葛志帅供稿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红足1—世足球网(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网址 www.shuangshengwood.com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