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足1—世足球网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发展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05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李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实现了快速发展。1979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由此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进程,迎来了社会学发展的春天。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

 

30多年前,社会学的恢复重建是从学习国外知识开始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指出的:“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所以,恢复重建之初的社会学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一样都是“舶来品”,是拿来主义,引入了西方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概念体系。诸如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分层、社会网络,当年听起来都很新鲜,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兴趣。然而,经过探索与验证,我们逐渐发现,社会学的概念、理论是对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的总结概括,因此,以我国社会生活为基础,提炼出解读与指导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概念、理论、方法,才是中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任务。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3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界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探索社会学的本土化。

 

比较我国的实证“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可以发现,社会学本土化特征最为突出,这显然与老一代社会学家在恢复重建时的引领作用密切相关。老一代社会学家历来重视本土化,比如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著作都是社会学本土化的经典之作。由此可以看出学科建设中领军人物的重要性。重建后的中国社会学发展比较顺利,费孝通、雷洁琼等领军学者的贡献功不可没。

 

中国社会学强调本土化,与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密不可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促使社会学者必须应对丛生的社会问题。在农村,人民公社解体,新的社会组织生成,产业与职业结构巨变,数以亿计的农民外出务工,新型农村社区迅猛发展;在城市,单位体制、就业体制、住房体制、医疗体制、养老体制全方位变革。超过13亿人口的超巨型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面对诸多现实问题,中国社会学开拓了众多新的研究领域,在探索理论解释与社会对策中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特征。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特征,还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在我国被称作“文科”的所有学科中,社会学是最重视社会调查研究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必须完成实地调研。社会学的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在实地调研(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如果仅仅凭借文献分析,很难拿到社会学学位。正是在大量一手数据、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学的本土化特征。

 

3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大大促进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建设。我国社会的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疆域辽阔,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差异较大,社会各个群体构成极其复杂。这给社会调查研究提出了巨大难题。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规模人口流动成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农民工长距离迁徙。在比较稳定的社会中,调查研究的抽样框架也大体稳定;而在我国这样人口超常流动的情况下,每一次制定抽样框架都是难题。所以,中国社会学界探索了多种调查方法,探索怎样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有代表性的样本。近来,网络大数据成为新事物。社会学家正在思考如何改革费时费力的传统调查方法,如何从记录人们行为轨迹的大数据中探索社会关系、社会互动。创新社会分析方法,也是社会学面临的新课题。

 

改革发展对社会学提出新任务

 

新世纪以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进入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既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议题,也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以“社会”为主题的领域,正是需要中国社会学界从学科建设与应对政策双重角度去思考和研究的。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可以看到,在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市场化改革步伐走得比较快,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学起的作用比较突出。但是,当我们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后发现,单一地推进经济发展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时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包括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不同群体不平衡、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不平衡等。这些不平衡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社会建设还远没有跟上。所以,现在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失衡。在这样的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针对我国各种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各种不平衡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在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平衡方面,社会学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那么,社会学可以从哪些方面担负社会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呢?概括地说,有三大理论视角。

 

社会公平正义视角。如果说经济学更强调经济效益的话,社会学则更强调社会效益。社会学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试图将社会多元因素都考虑在内去处理社会问题。这就是一种社会效益或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即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不一致怎么办?这需要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协调社会关系,找到综合平衡点。社会建设的特点就是要在利益多元格局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社会学研究证明,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中,偏低收入群体比例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较小。所以,当前在政策取向上应更多地考虑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激发社会活力视角。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激发社会活力,其途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改革发展中来。我国深化改革难度增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社会动力。应该看到,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需要社会体制的配合。市场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要,如果没有社会发展,市场也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我国社会蕴藏着极大的活力和潜力,社会学就是要研究怎样使社会活力充分发挥出来、社会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如果社会活力充分发挥出来、社会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我国就有无限的发展生机。

 

和谐社会与社会秩序视角。事物总是辩证的,强调社会活力、社会参与就要考虑社会秩序。我国社会治乱兴衰的历史一再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是超巨型社会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中国社会学界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在这方面,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靠实验与创新。

 

中国社会学面临的发展与创新机遇

 

在我国,社会学是个宏大的学科。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包括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等众多学科。实际上,3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走了一条与欧美社会学不完全相同的道路。近些年,有美国学者惊呼美国社会学在走下坡路。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社会学分化得很厉害。本来社会学学科的优势就是综合性强,在综合考虑社会多元因素的基础上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美国社会学从早年的综合性很强走向了非常具体的分科道路,很多具体分支分化得过于细小,以至犯罪社会学、族群研究、种族研究、社会工作等纷纷离开社会学,另立门户。这样,社会学的学科范围就越来越窄小。而中国社会学迄今为止还是强调综合性,这些分支学科都还在社会学的大旗下。学科综合性强是中国社会学的优势。

 

中国社会学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路。社会学发展历来是与社会本身发展密不可分的。社会学这门学科滥觞于西欧。英法德当年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型的剧烈动荡之中,欧洲当年是社会转型的巨大实验场,正是这种转型催生了综合研究社会因素的社会学。今天,我国社会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转型,在短短30多年里,社会变迁极其惊人。所以,中国社会学研究应该积极开拓创新,在这样一场巨大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传统中国社会具有政府主导型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身份等级社会、家庭伦理本位社会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改革开放要在突破原有社会约束、同时又传承我国社会文化之间找到均衡点。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学研究者贡献智慧。中国社会学还应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多地与社会工作接轨,创建诸如社会调查、社会评估、社会规划等新专业,为我国社会建设输送人才。

 

总之,中国社会学在我国社会改革发展中面临发展与创新的历史性机遇。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红足1—世足球网(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网址 www.shuangshengwood.com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