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足1—世足球网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立德树人:教育、培育、化育并举

发布时间:2015-07-21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5072114

作者:蒋建清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我国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立德树人”强调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科学回答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但是,立德树人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它要求高校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三者的关系。

 

“三育”,即教育、培育、化育。内涵具体,功能分明。教育,是指高校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传授为主的行为,老师讲,学生听,课程设置上专业与通识兼顾,但以专业知识为主体,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培育,是指高校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生态,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养成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化育,是指学校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的文化基因、血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深处。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倡导的“从游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三育”并举,层层递进: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种子,培育是立德树人的土壤,化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是育人的最高境界和根本要义。从方向性维度看,三者间也呈现出由内到外,由个体到整体的发展向度。尤其在当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显得更为迫切,面向90后大学生的培养也更依赖于培育、化育等润物无声的方式。大学只有建立教育、培育、化育的完整过程,才能实现从制器到育人的飞跃。

 

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几对关键关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后大众化时代,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绩效等方面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显不适应的地方。坚持“三育”并举,有利于破解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难题。

 

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一般而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能力是知识的表征和体现。同时也要看到,知识与能力并不是天然一体、不可分割的。近年来,“钱学森之问”一直成为教育界讨论的话题,实质上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处理好教育与培育的关系,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同发展。

 

促进道德与才能的统一。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精辟地阐述了“德”与“才”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以德帅才,才能造福社会;以才资德,才能德高望重。但是,德才常常分离:“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的案例,让全社会猛然警醒。

 

促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高校既是传播真理的知识殿堂,又是塑造人生价值的熔炉。价值来源于对真理的把握,又以必要的知识积累作为判断的前提,因此,真理和价值是内在统一的。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真规律,求得真学问,需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借鉴人类的文明成果;同时,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复归于实践,从而体现自身存在的意义。

 

促进教风与学风的统一。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近年来社会上对高校的教风与学风不正议论颇多,教师不安心教书,学生不安心学习。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教风在校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学风建设的好坏。“三育”并举,在内容上体现的就是教师与学生的高度一致,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人才,既需要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也需要把外在大学文化固化为自己的精神之钙,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打上深刻的价值“烙印”。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激活内生动力;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让良好的校园文化浸润、渗透学生的精神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校园内每个个体的身心成长。

 

汇集高校立德树人的正能量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高校必须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构筑教育、培育和化育工作的新常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文化熏陶进行统筹谋划,贯通在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等方方面面。

 

教育方面,优化教师知识传授的制度架构。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必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进行教师能力评价的制度再造。首先,高校要引导老师们形成“课比天大”的共识,强化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其次,优化大学的制度设计,在职称、评奖、评优等方面向一线教学倾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每年评选“十佳教师”,连续两次当选可以提前晋升一级工资;实行职称晋升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凡是出现重大教学质量事故实行延缓申报。再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国际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育方面,创新学生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独立健全人格、合作精神和奉献意识的重要渠道,同时要避免社会实践形式化、空洞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顶层设计上做足文章。一是把社会实践纳入学生政治理论课考核内容,有效避免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弊端。二是出台学科竞赛奖励制度,同时发挥教师科研优势,让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

 

化育方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差异化发展。要把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基因血脉,外化为独特的精神气质,在遵循学术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的分类定位,切忌一刀切、一哄而上。如南信大作为气象行业特色院校,致力于加强“三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教育,激励一批批学子沉下心去、脚踏实地,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

 

(蒋建清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红足1—世足球网(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网址 www.shuangshengwood.com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