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足1—世足球网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14-01-28

 
 郭建宁 光明日报20140127 11
 
2013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路线图。全会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3日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两件事相距如此之近,把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这一重大课题凸显出来,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中国的明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论述等等,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才能以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看问题,增强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预见性、创造性,谱写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在当前要加强对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协商民主、法治中国、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特别要注意哲学思考和理论提升,要善于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因为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应对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难点和挑战。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思想,应当贯穿改革全过程,也是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让人民满意,为人民造福,应当成为检验改革的根本尺度。要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改革的普惠性,让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从而使改革得到更广泛的群众支持和社会基础。
 
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特征。全面地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全面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的要求,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比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面十分广泛,是一个系统和整体。比如“三个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也是一个系统和整体。特别是“六个紧紧围绕”,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更是着眼于改革的系统和整体,六个方面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全面推进。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附件:
null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红足1—世足球网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网址 www.shuangshengwood.com 联系邮箱:zhexueyuan1980@163.com (晋)ICP备05000471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