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足1—世足球网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科研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5-10-18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51018日第5

 

陈骏

 

面对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已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要做到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科研转型升级刻不容缓。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科研转型升级上要有高度自觉,努力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回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当前,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急需以原始创新来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问题。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的科学研究大多是在追赶国际同行的基础上跟踪热点、研究别人提出的问题,然后发表论文。往往研究题目来自论文,研究产出也是论文。这种论文导向的追踪研究在资源缺乏条件下对实现我国最初的科研跨越具有积极意义,但难以做出真正原创意义上的重大科学贡献,难以产生能够引领世界科学潮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当前,高校只有向以问题驱动的原创研究转型,积极研究全局性、基础性重大理论问题,积极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科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两张皮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科研成果写在论文里、锁在柜子里、放在仓库里的现象,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创新源泉。

 

科学配置科研资源。科研资源是直接作用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过程的各类资源要素,是创造科技成果的基础和保障。科研资源配置模式影响和决定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方向。改革科研资源配置模式,必须充分发挥科研资源配置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提倡解决问题式研究,改变科研资源配置的局部失衡和重复浪费,使高校科研人员坚持聚焦前沿开展高水平科研,开辟新兴研究方向,提出新理论,创造新知识,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根本性科学问题方面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中国贡献。科研资源的配置还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为国家在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发展先机。

 

提高科研原始创新能力。原始创新需要知识的融合,需要打破原有学科界限。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原始创新,则需要产学政研的通力合作。为适应当前科技创新的新形势,高校需要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前沿科学问题为纽带整合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协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新兴交叉学科成长的跨学科交叉机制,推进优势创新要素的汇聚和集成,真正发挥好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在高水平科研中的核心载体作用。为了实现跨学科交叉,提高科研原始创新能力,需要调整学科布局结构,探索联合优势学科开展协同研究的聚合机制,探索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包容互动机制,探索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学科组织形式。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科研评价体系是科研管理的主要手段和科研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科研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现行的以统一、量化为特征的科研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倾向,同时还存在重个人轻团队、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等问题。改革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必须针对科研人员、创新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型科研工作的特点,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导向,分别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基础研究要着重评价科学价值,以原始创新性成果为评价重点;应用研究要着重评价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以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突破、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经济社会效益等为评价重点;对重大科研平台、基地实行以综合绩效和开放共享为重点的评价,切实构建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核心的多元、开放的科研评价体系。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红足1—世足球网(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网址 www.shuangshengwood.com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

Baidu
sogou